湘潭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简报(2014年第五期)

来源:   编辑:   时间:2015-06-15

  第五期

  2014年3月20日

  

  文 明 城 湘 潭 梦

  

  ——2013年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文明没有终点,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脚步从未停歇。从2004年成功创建“湖南省文明城市”,到2009年初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的荣誉收入囊中,湘潭踩着“早日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鼓点,一直行走在路上。

  

  尤其是2013年,湘潭文明城市创建之路更是变成了伟人故里的惠民之路、强城之旅。在去年的文明城市创建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陈三新曾这样阐述文明城市创建的湘潭愿景:“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但要争取这项荣誉、这块奖牌,还要借助这个载体,推动先进思想观念、健康生活方式和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广泛传播,促进科教、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不断繁荣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吸纳更多的资源、要素、资本向湘潭集聚,把湘潭打造成宜居宜业的首选地,让广大湘潭人民更加充满自豪感、幸福感。”

  

  文明城,湘潭梦,圆梦之旅湘潭人民全力以赴,书写属于伟人故里的精彩2013。

  主题活动提升城市形象力

  

  文明源自点滴行动。我市的文明创建从倡导十大文明行为做起,从打造十大示范点着手,从开展十进主题活动开始,让文明行动践行在每一个干部群众身上,深入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听,“今天你讲文明用语了吗”,“今天你的行为文明了吗?”,“今天你的办公环境优美了吗”,这是文明城市宣传进机关的声音;闻,“家的滋味”厨艺比赛,这是文明城市宣传进家庭的味道;看,夏令营、主题班会、爱心扶助、学生礼仪风采大赛,这是文明城市宣传进学校的轨迹;瞧,“邻里节”、“周周乐”,这是文明城市宣传进社区的节奏。从家庭、学校、机关、社区,到企业、军营、广场、工地、医院、商场,“文明城市宣传十进”主题活动以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文明创建悄然覆盖湘潭的每一个角落。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还需要发挥先锋模范的带动引领作用,号召全市人民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到创建活动中来。于是,打造文明社区、文明街道、文明公交、文明网吧、文明车站、文明农贸市场、文明窗口单位、文明机关、文明餐桌和文明广场十大文明示范点,让每位市民都以“一马当先”的主人翁精神,呈现出文明创建 “万马奔腾”的态势。

  

  如今,行走在湘潭的大街小巷,主要路口LED大屏幕里、公益画报中、《市民文明规范手册》中,都在传播这样的文明理念——谈吐文明,仪容整洁,爱护公物,爱惜市容,诚信经营,文明出行,爱岗敬业,举止得体,文明用餐,依法上网。文明渐渐成为市民的自觉行文,成为湘潭的城市”符号”。

  道德高地提升城市软实力

  

  文明创建需要思想道德的力量潜移默化。“年前,‘板凳妈妈’许月华患病住院,掀起了全城爱心帮助的热潮,彰显了道德的力量。”市创文办负责人说,而以道德模范引领文明风尚,以道德实践提升文明素质,以道德建设创新文明内涵,也成为文明创建的“湘潭特色”。

  

  据介绍,去年我市紧紧抓住第四届全国、全省道德模范评选契机,大力推荐湘潭道德典型。赵在和、何平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何平被评为省级道德模范。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道德模范34位。道德模范“湘潭现象”成为向社会充分展示高尚行为、弘扬人间正气的旗帜。去年我市还策划组织开展了“为好人圆梦” ——帮道德模范实现新年愿望行动,令善心层层传递。此次活动还受到新华社、中国精神文明报等20多家中央、省、市媒体宣传报道,工作经验在全国推介。

  

  文明创建,寓德育于行动。一年来,我市组织开展了“十百千万”道德实践系列活动,设立了市级“道德讲堂”总堂,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和义工组织,成立了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利用各式各样道德教育的方式和平台,不断向全社会凝聚道德力量,构筑道德高地。

  文化建设夯实城市内动力

  文化建设是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文化的繁荣必然促进文明的进步。湘潭植根厚重的文化“土壤”,通过提升文化内涵来支撑和引领文明创建。

  “去年,大的文化活动可圈可点。如隆重简朴务实举办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活动,圆满举办“欢乐潇湘·幸福湘潭”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活动,连续4年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创文办负责人介绍,最重要的是健全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壮大了文化产业。

  今年51岁的蔡军是岳塘区健身辅导站站长。被人称为“舞痴”的她不仅将自己“跳成”了一名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而且每天晚上都在建设路口步步高广场,带领爱好广场舞的市民,在绚丽的霓虹灯下尽情起舞。据统计,目前,我市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7人,城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50%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492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湘潭还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

  

  这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剪影。现在,湘潭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城区有15万余人可经常性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城乡,84个乡镇、街道全部有场地合格、设施与人员配套齐全的综合文化站,建成“农家书屋”1628个。全市累计投入6亿多元,新建或修建了东方红广场、齐白石广场、市体育中心、市博物馆新馆等文化基础设施。

  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4.5%左右,登记在册的各类社会文化经营单位达1823个,一批文化产业项目成功包装和启动,如九华航顺印刷产业园已开工建设、韶山出版分社正式挂牌运营。

  创建实惠凝聚城市向心力

  建设文明城市的目的是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活得更有尊严、感受到更加幸福。我市坚持把推进创建工作作为落实民生工作的重要抓手,得到人群群众的积极拥护,凝聚了城市向心力。

  

  例如,去年九华率先启动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试点,投入1100辆自行车,设置50个停放点,让市民可随时随地享受健康绿色出行的便利。全市也购置了80辆清洁能源空调公交车,推进公交改革逐渐向低碳环保型公交转型。

  创建惠民不仅体现在出行上,还体现在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来看这样一份成绩单——2013年,我市投入19405.55万元建设75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及8所公办幼儿园;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11911套,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2262户;实现了对最低收入家庭的“应保尽保”,启动农村养老互助中心建设试点;全年召开203场招聘会,提供岗位30余万个,6.1万人达成招聘意向;投资改造LED路灯844套,投资1600万元建设全市绿道示范路,投资4.6亿元建设双马垃圾场配套工程,投资2900万元推进公园工程建设,投资700万元解决雨湖公园排污问题……

  据统计,去年全市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提高到62%,着力办好了保障性安居、就业扶持等十大惠民工程。省、市实事工程全面完成。综合民调居全省第二。

  创建成果提升城市竞争力

  文明进程是一座城市外在形象和竞争力的综合表现。伴着近年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铿锵步伐,湘潭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

  城市建设力度空前,城市形象焕然一新。目前,河东城市中心区基本建成,河西旧城改造取得突破,九华新城初具规模,岳塘、万楼等新城片区建设有序推进,城区面积拓展到657平方公里。在去年安排的126个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项目中,湘潭、湘乡新火车站通车,一改我市无始发列车的历史;市规划展示馆、博物馆等地标性建筑和长湘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相继竣工;湘江风光带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城市变化日新月异。

  城市管理日益改善,市容市貌大为改观。全市强力实施城区“五改”工程,着力整治城市“六乱”,推进“门前三包”,一批困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灯明、草绿、路畅、地干净”的城市新面貌逐渐显现。市民对市容环境的满意度达到了85.47%,对近年来湘潭开展文明交通、文明出行宣传活动效果的满意度高达96.84%。

  相信,随着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书法名城等称号相继成为湘潭的代名词,随着湘潭城市综合实力、发展后劲日益增强,城市的集聚力、带动力日益提高,知名度、影响力日益彰显,“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湘潭梦一定会实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