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文明旅游

绿色湘潭绽芳华

来源:湘潭文明网   编辑:周 莹   时间:2023-10-18

  湘中灵秀千秋永,天下英雄一郡多。这里是伟人故里——湘潭。

  这里是国家级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的核心成员,工业之城蹚出生态之路,美在山清水秀。

  这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山水融城。

  为了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近年来,湘潭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座浓郁红色底蕴的工业之城正以青春之姿吐露绿意芬芳。

  厚植底色—— 

  绿色低碳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金秋十月,走进竹埠港新区,置身一片灌木丛林,绿意葱茏,丹桂飘香。不远处,湖南师范大学竹埠港实验中学内,传来琅琅读书声。传统老工业基地,如今迎来华丽蝶变。

  这里曾是化工企业集聚区,年工业产值45亿元,税收1.12亿元,但长期依靠重化工业“吃饭”,生态环境严重污染。

  先破后立。湘潭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全面关停辖区28家化工企业,全面完成竹埠港地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为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如今,竹埠港新区建设正有序推进,分三期建成后,将构建起功能完善、配套齐全、产业兴旺、管理有序、效益彰显、宜居宜业的新城。

  竹埠港之变如同一扇窗,映射出湘潭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坚定。

  原湘潭锰矿也实现了从“百年锰都”之殇到“生态两型”之路的蜕变,培育出湖南裕能、湘潭电化等一批新能源材料生产企业;还有五矿湖铁腾笼换鸟、渣场成为绿色园区,原湖南南天农药厂农药场地变城市绿心,这些都是“两山”理论在湘潭的生动实践。

  近两年来,湘潭强力推动节能减排降耗,关闭退出韶山余家采石场、湘乡龙和石料等9家产能落后企业(生产线);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否决不符合管控要求的项目43个,涉及投资24.7亿元;建成充电站150座,充电桩2547个,城区新能源出租车拥有量达1053台,占比达78.3%,全省排名靠前,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理念得到广泛推广,绿色湘潭愈发浓烈。

  从工业之城到生态之美,湘潭步履铿锵,行稳致远。

  攻坚克难——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整体性跃升 

  秋风习习,湘钢厂区内产线洁净,林木葱郁,鸟鸣鱼跃。这家传统型高耗能企业,从“污染黑名片”成了“绿色风景区”。

  近年来,湘钢投入45亿元,实施25个重点节能减排项目,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超低排改造走在全省前列。

  空气环境质量,一直是湘潭市的“心肺之患”。近两年来,湘潭市出台重拳整治十条措施、精细化管控方案、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等,健全“分管副市长一月一调度、市长一季一讲评、书记半年一点评”的常态化督战点评机制,纵深推进蓝天保卫战。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年4月,湘潭空气质量冲破重重困境,首次挺进全国第16位;9月,空气质量再次创历史同期最佳;1至9月,湘潭市空气质量改善率排名全省第一。

  治水,同样不遗余力。湘潭聚焦“一江两水一库”水质改善,完成7个县级及以上、36个千吨万人级、8个乡镇级千人以上、42个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和规范化建设;完成37个入河排污口的整治销号并实现对460个排口的闭环管理;城区23条黑臭水体完成基础治理并销号;河长制工作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湘江“母亲河”重焕生机。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重工业城市,湘潭土壤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去年,湘潭被选为“十四五”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以耕地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和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源头预防为重点,解决了一批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源头污染问题,湘潭大地的“伤疤”被日益抚平。

  浩浩碧水,朗朗晴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惠普的民主福祉,是民心所盼。

  近年来,湘潭市攻坚克难,突出环境问题获得历史性解决。自2017年至今,中央、省共对湘潭市开展五轮次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共交办湘潭市信访件1700件,已办结销号1679件,办结率98%以上,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满意度持续刷新高。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湘潭绘制的美好蓝图、生态画卷,正在变成现实。

  美美与共——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沙鸥翔集,叹为观止!”湘乡市摄影爱好者陈俊杰,经常到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潜伏草丛中,用镜头对准这里的“精灵”。

  在这里,身着迷彩的陈俊杰,与他镜头中的飞禽鸟兽,烟波浩渺的水府庙水库,沼泽、远山和渔场,构成一道独特的生态和谐美景。

  水府庙水库,是湘潭市唯一的大型水库,一度为Ⅳ类水质,非法围垦、非法采砂、非法网箱星罗棋布,乱象丛生。

  湘潭市先后投入3亿多元开展水库生态环境治理,通过整治,水府庙水质从劣Ⅳ类甚至劣Ⅴ类改善为稳定在Ⅱ类,部分月份达到Ⅰ类水质,“湘中明珠”神采再现。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府庙水库惊现对水质要求极高的桃花水母、野生娃娃鱼等生物。陈俊杰每年都可拍到好几个新品种,到目前已足足拍到了120多种鸟类,其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上的有20种。去年,他还在这里首次拍摄到了“鸟中大熊猫”黑鹳。

  “鸟中大熊猫”黑鹳、濒危鸟类东方白鹳、曾在国内绝迹的珍稀鸟类彩鹮、黄胸鹀、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自2020年始,湘潭市摄鸟爱好者相继在湘潭拍到六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的背后,是湘潭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共识。

  近年来,湘潭改革求索,不断优化生态环保责任体系,强化环保考核评价机制,创新执法监察联动机制,环境治理体系实现系统性重构。

  湘潭健全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了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形成了“公检法与环保”“监察与监测”联动执法、“监察与法制”联合会审、“监察与机关科室”联合办案的“三联”模式。

  湘潭还有一家全国闻名的生态环保协会,有一大批热爱环保、乐于奉献的环保志愿者;湘潭还创新性将每月5日定为“环保宣传日”,在全市3000多块电子屏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些都汇聚成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湘潭的强大合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湘潭青春勃发。(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廖艳霞 通讯员 黄艳红)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