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 湘潭市文明网欢迎您 | 投稿邮箱:wmxt@xtol.cn

韶山市杨林乡:文化兴 文明兴

来源:湘潭文明网编辑:周 莹时间:2023-09-27

  今年以来,韶山市杨林乡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内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激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活力。

  汇集民意,健全制度,传播乡村文化标准和价值 

  为充分提升村民自治意识,杨林乡各村通过屋场会、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走访、征求意见等形式汇集民意、聚集民智,以“四议两公开”形式,围绕村级管理,从移风易俗、环境保护、综治维稳、项目建设、文明实践、人才教育、模范表彰等方面制定细则,丰富完善《村规民约》,为村民自治提供准绳、指明标准。各村还成立“五会”组织,结合村规民约,宣传禁毒禁赌知识,调节家庭矛盾、邻里纠纷,评议、劝导不文明现象……为营造乡风文明新风尚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持续挖掘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湖南好人、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出“好爷爷”“好奶奶”7户,“湖南好人”2位,石屏村喻合军获评“湖南省最美农民工”,成为向百姓传播主流价值、引领积极向上向善社会风尚的模范典型。

  阵地为本,活动为媒,丰富乡村文化内容和形式 

  杨林乡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三堂三场”、 文艺大舞台、美丽屋场等公共空间,积极开展“读书微分享”“田间微课程”“音乐碰撞会”等各种文化活动,为村民接受文化熏陶提供阵地。在理论宣讲方面,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理而来”等宣讲活动,邀请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志愿服务队讲师等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村民,每月以屋场会等形式开展宣讲。今年以来累计宣讲300余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实践活动方面,石屏村将新能果蔬基地打造为社会实践研学基地,每周利用复兴少年宫为留守儿童增设“周末课堂”,邀请优秀志愿者到田间地头开展生动而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课程及实践活动,广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在节假日、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送戏下乡”、相声大赛、文艺汇演等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为推进移风易俗,石屏村红旗文化文艺队免费为办喜事的村民表演,节省红白喜事开支,推动村里摒弃大操大办的陋习。

  挖掘资源,培育产业,打造乡村文化特色和亮点 

  为做好红色资源的挖掘和保护,杨林乡编纂推广了《红色杨林》红色资源图册。配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完成修缮烈士墓3座、完成烈士墓迁葬4处。以云源、杨林、瓦坪党群服务中心提质改造为契机,完善文化广场、文化宣传廊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4处。该乡建立完善24小时开放的农家书屋,集中打造美丽屋场6处。其中,双和村彭家湾美丽屋场对彭绍辉将军事迹及周边地下党员事迹进行展示。开发红林花海“农业+旅游”模式精细化综合旅游项目,呈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景色,突出红色旅游主题。指导石屏村返乡创业乡贤打造和馨园红色群艺馆,包括家风堂、红色记忆、花鼓戏传承3个部分,对杨林传统文化进行集中展示,被评为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目前,该乡正在推进彭绍辉将军展馆建设,打造杨林红色文化新亮点。

  培养人才,强壮队伍,推动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 

  杨林乡下属各村按照“8+N”思路组建志愿服务队,广泛吸纳村干部、党员、乡贤、群众参与,按照特长分成了理论宣讲、治安协调、环境整治、医疗健康、助学帮困、文化文艺等小分队,纳入乡村振兴人才库,现有100余人,分工合作,为文化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该乡推广“师带徒”文化人才培养方式,乡里的腰鼓技艺传承人、花鼓戏传承人、“韶山好声音”亚军等文化能人,以“一带多”形式,免费培养了一批贴近百姓、热心文化工作、长期扎根农村的文化志愿者,在移风易俗宣传等各项工作中发挥作用。与此同时,探索合作共建模式,与韶山市文化馆合作培养戏曲文化人才,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活动,引导文化人才在流动演出中,提升演出技能。此外,他们还加强各村文化人才资源流动互通,在全乡形成文化设施共建、文化活动联办、文化生活共享的局面。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新春 通讯员 焦丽鹏)

  

[打印][关闭]

2023 版权所有:中共湘潭市委宣传部  湘潭市文明网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

主办:中共湘潭市委宣传部  湘潭市文明网      承办:中共湘潭市委宣传部  湘潭市文明办    电话:0731-58216733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双拥中路市委办公楼10层    E-mail:xtwm@xiangtan.gov.cn

技术支持:湘潭在线新闻网  建议IE5.5,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